扫一扫
分享文章到微信
扫一扫
关注官方公众号
至顶头条
3. MAKEFILE文件
和SOURCES文件一样,MAKEFILE文件的名称也必须使用大写字母,同时也不能带任何扩展名,它的内容一般为:
!INCLUDE $(NTMAKEENV)\makefile.def
注意的是,要在Windows中建立不带扩展名的文件,可以利用dos命令行下的EDIT命令或copy con命令。此外,SOURCES和MAKEFILE文件必须与驱动程序的源代码位于同一个目录下。
4. 构建过程
准备好SOURCES、MAKEFILE以及C源代码文件后,我们就可以构建驱动程序了。在此之前,我们先说明一下DDK的两种构建环境:checked和free构建环境。其中前者一般在开发过程中使用,为了便于调试,它会在生成的驱动程序中添加一些调试信息,这会使得驱动程序体积较大。开发测试完成后,当我们需要发布产品级的驱动程序时,就可以利用free构建环境来生成驱动程序。
从DDK中单击checked-build environment,打开如图1所示的命令窗口:
图1
然后,利用cd命令将工作目录切换到C:\myrootkit目录下面:
cd C:\myrootkit
接着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命令build开始构建,如图2所示:
图2
如果没有收到任何错误消息,而是类似下图所示的提示,则说明我们的第一个设备驱动程序已经大功告成了!
图3
五、小结
到目前为止,本文介绍了Windows下的内核级Rootkit的最基础性的东西,以及利用驱动程序将代码导入到内核的方法。虽然我们还没有涉及到真正的Rootkit,但这些内容是我们掌握Rootkit的必经之路,就像我们要建一座6层的楼房,却不能撇开基础和低层而直接盖第六层一样!更多的内容,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介绍。
婵犵鈧啿鈧綊鎮樻径鎰畺闁靛ň鏅滄慨婊堟偨椤栨稓鎽冮柟鐑╂櫊瀹曟岸宕堕埡鍌滄殸闂佽鍨伴崢鏍姳閿涘嫭鍠嗘い銈呭姬婵☆偅婢樺Λ妤呮偂濞嗘挸瀚夐柍褜鍓熷顒侊紣娓氣偓閻涙捇鏌涘┑鍛樂缂佹鐭傞獮搴ㄥ焵椤掑嫬瀚夋い鏍ㄧ懁缁诲棝鏌熼褍鐏茬紒杈ㄧ箞閺屽洭鏁愰崟顓犳澖闁荤姳闄嶉崹钘壩i崟顖涘殜闁硅泛顫曢埀顒€锕︾槐鏃堝箣閻愬弬妤呮煛閸偄鐏﹂柛瀣墬缁傛帞鎹勯搹瑙勵啈闂佸搫瀚烽崹閬嶅磻瀹ュ鍎嶉柛鏇ㄥ墯娴犳ê霉閿濆棗鈻曢柍褜鍓氶弻銊ф閻愬鈻曢悗锝傛櫇椤忛亶鏌曢崱顓熷